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文章分享
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014
先知科技總經理 高季安
May 23, 2024
在本系列文章中,我們已深入探討了AIOT的龐大潛力如何逐步轉化為城市運作的實際優化。今天,我們將進一步探索這一技術如何推動現代智慧城市的全面發展,不僅涉及技術層面,也觸及政策和社會層面的創新。
智慧城市不僅是一系列科技的集合,更是一場全方位的社會轉型。透過「三創」推動框架—創新、創意及創業,智慧城市計劃不僅致力於技術的進步,也強調政府的開放性和全民參與的重要性。這種框架促使城市治理在開放性、透明性及民眾參與度上取得重大突破,同時也促進了企業界的創新和創業精神。
在今天的討論中,我們將通過具體案例展示AIOT如何在不同層面—政府策略、企業創新和社會參與—共同作用下,塑造出一個更加智慧、更具韌性的城市未來。
一、智慧城市概論與智慧城市展:
圖1. 以智慧城市為本”三創”推動架構
2024年3月,在南港展覽館舉辦的智慧城市與物聯網展(Smart City & IoT)引發了廣泛關注。這次展覽涵蓋了眾多領域,包括物聯網應用(5G AIoT)、智慧交通、智慧治理、智慧建築、智慧安防、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金融、智慧能源、新創與AI+專區。這些展覽內容展示了現代技術如何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特別是市政府管理和民眾參與方面的轉變。
展會中最引人注目的主題之一是以智慧城市為本的「三創」推動框架(如圖1),即創新、創意和創業。這一推動架構強調了政府在實現開放數據、全民參與和公私協力方面的努力。同時,公司則通過創新、創意和創業來推動經濟和技術的進步。這一框架涉及需求的收集、策略規劃、產業媒合和永續維運四個主要步驟,旨在確保技術和政策能夠相互協作,達成全面的智慧城市目標。
展會的內容十分豐富,涵蓋了智慧城市的各個方面。例如,在智慧交通領域,展示了如何利用物聯網和大數據來管理城市交通,減少擁堵並提高效率。智慧治理則強調了開放政府和數據透明的重要性,通過即時反饋和數據分析來改進公共服務。智慧建築和智慧安防則展示了如何利用先進技術來提高建築物的安全性和能效。
智慧醫療也是展會的一大亮點,展示了如何利用穿戴設備和數據分析來提供個性化的醫療服務。智慧教育則通過虛擬現實和個性化學習平台,提供了更符合學生需求的教育模式。智慧金融、智慧能源和新創專區則展示了各種新興技術和創新應用,為未來的智慧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三創推動框架的應用
以智慧城市為本的「三創」推動框架,是此次展會的一個核心主題。這一框架旨在通過開放政府、全民參與和公私協力來推動智慧城市的建設。具體來說,開放政府強調數據的透明和共享,全民參與則強調公眾在政策制定和執行過程中的積極參與,而公私協力則強調政府和企業之間的合作。
在需求收集和策略規劃階段,政府和企業需要密切合作,確保技術應用能夠滿足市民的實際需求。例如,智慧交通系統的設計需要考慮市民的出行習慣和需求,並通過大數據分析來優化交通流量。產業媒合階段則強調政府和企業之間的合作,確保技術和資源的有效配置。而在永續維運階段,政府和企業需要不斷改進和優化系統,確保智慧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三、三創推動框架應用流程與技術概念
在智慧醫療的進展中,特別是內視鏡檢查技術的應用,展示了「三創推動框架」—創新、創意、創業—在實際醫療情景中的重要性。具體來說,當我們探討息肉檢測時,首要任務是收集需求,確定檢查的具體需求與應用場域。例如,醫生和技術人員需要決定是進行即時的動態檢測,還是基於已取得的靜態圖像進行後續分析。
接著,策略規劃階段是挑選最適合的技術和演算法來滿足這些需求,比如選擇能夠進行多目標標籤的高精度演算法。這種演算法能夠在多變的臨床環境中提供穩定而精確的診斷結果,尤其是在區分良性與惡性腫瘤時。
最後,這一系列的策略規劃和技術選擇不僅提升了檢測的精確性,也顯著提高了醫療效率,充分體現了智慧醫療在現代健康管理中的潛力。這一流程不僅展示了技術的應用,更是對醫療行業提出了新的挑戰與創新機會,推動整個醫療行業朝著更加數據驅動和精準化的方向發展。
四、結語
智慧城市與物聯網展展示了現代技術在城市管理和民眾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並強調了以智慧城市為本的「三創」推動框架的重要性。政府和企業需要密切合作,通過開放數據、全民參與和公私協力來推動智慧城市的建設,確保技術進步能夠惠及整個社會,改善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展會的成功舉辦,不僅展示了當前技術的應用,也為未來智慧城市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作者已盡力查證相關資料來源,若是讀者對此系列文章有任何資料來源的指正或其他意見,歡迎提供正確資料來源與建議,請投書: fs-tech@fs-technology.com。
由於篇幅限制,若讀者針對數位轉型(例如人工智慧或物聯網) 相關議題有興趣或想共同進行合作,皆可與先知科技聯絡 (fs-tech@fs-technology.com 或http://www.fs-technology.com/)。
E-mail: fs-tech@fs-technology.com